国家森林公园
塔西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占地面积4309.14公顷,东西宽0.5-5.0公里、南北长49.7公里,由南向北沿塔西河河谷呈带状分布。公园包括玛纳斯平原林场312国道以北部分、塔西河河谷及石门子水库区域。2012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林业文化,形成了塔西河国家森林公园特有的历史性、自然性、独特性、观赏性、可持续性。历史性:林业历史文化深厚,1955年成立平原林场,新疆林业学校、八一农学院分别于1965年、1970年搬迁至此,1978年建立的新疆林校旧址保存完整。自然性:园内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57.42%,原始林面积1878.47公顷,天然次生林面积111.82公顷,人工林面积484.02公顷,内有杨树、榆树等36科、70属、431种林木种质资源。有1100余年历史的古榆,有象征夫妻爱情“百年好合、忠贞不渝”之寓意的姻缘树。园内及周边农牧区鸟类有15目、32科、135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胡秃鹫等6种,二级保护动物13种。兽类54种,主要有雪豹、北山羊、马鹿、棕熊、野猪、狍子、野山羊、狼、赤狐、草兔、艾鼬、狗獾等,其中雪豹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山羊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独特性:森林公园平原地区拥有独具特色的人工林,是进行林木科研、科普宣传和生态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中有黄菠萝、核桃楸等20种珍稀苗木树种,是全疆最大的大规格珍稀苗木基地(杨树品种282种),拥有全国最大的银白杨母树林、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天然白榆林、全国数量最多的杨树基因库(建于1983年)。可持续性:技术力量雄厚,目前有林业高级工程师3人、林业工程师4人、林业工人约40人。
从寒温性常绿针叶林、高山草原、落叶阔叶混交林,到河流下游的阔叶林、荒漠灌木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垂直分带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廊道。是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文化展示、林木科研、科普宣传和生态教育等多位一体的旅游胜地,推动林木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