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 IPv6
沙漠变绿洲 葡萄丰收村民富
发布时间:2024-09-05 11:27:10 来源:玛纳斯县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0 文章字号:
分享至

玛纳斯县借力新疆玛纳斯虫子鸡科技小院,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玛纳斯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思路,依托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工程,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治理相结合,通过“农户+合作社+基地”的新模式,引导农民退耕还林种植鲜食葡萄,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在六户地镇杨家道村的千亩新郁葡萄种植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圆润饱满的葡萄挂满藤蔓,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诱人。葡萄种植户桑瑞正在采摘鲜食葡萄,并进行筛选、分级、称重、包装,交付客商。

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村民桑瑞说:“这个季节我种植的180亩地新郁葡萄已经进入了盛采期,销往疆内外,每天我能发五百多件货,估计有10吨左右。今年的产量能达到260吨,净利润能达到80万元。”

乌鲁木齐客商徐克良说:“这个葡萄基地离沙漠特别近,糖分比较好,再一个它的这个颗粒饱满,很受消费者喜爱,我们每次拉到乌鲁木齐批发市场,几乎半个小时就是抢购一空,每到这个季节每天一车,我在这买葡萄已经有五六年了,每年的销量大概就在这个五六十吨。”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理念,成为了这里人们改变环境,改善生活的重要基础。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桑瑞将家里的180亩地全部种上了新郁香妃葡萄,统一种植、统一田管、统一采收。依靠葡萄产业,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盖了新房、购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

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村民桑瑞说:“种上这个葡萄以后,我们的生态环境改变了,每年的沙尘暴、七八级大风的次数是明显降低了,生存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我们的村庄,真正实现了村庄美、村民富。”

从曾经的黄沙连绵到如今的沙海绿洲,从与沙抗争到和谐共处。多年来,玛纳斯县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生态保护项目,建成了“南保天山、中建绿洲、北治沙漠”的立体式生态保护屏障,完成乔木造林2.7万亩、灌木造林8千亩,封沙育林2万亩,退耕还林沙化土地7万亩,让沙漠披绿装,让绿色惠民生。

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副教授程博说:“六户地的这片区域种植鲜食葡萄是非常有优势的,昼夜温差非常大,整个甜度以及品质、质量都是上乘的,而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有良性发展的。从往年的,七十年代的数据来看,玛纳斯的河流流域,整个降水量是增加的一个趋势。第二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南缘的沙漠边缘是呈现退化的状态。我们从这个种植产业上来对沙漠的影响就是一个良性、有助的,而且对沙漠退化这样一个现状是非常好的。”

为了提升葡萄品质,桑瑞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种植模式和经验,采用亩定株,株定距等新种植理念,实行早、中、晚熟葡萄品种合理搭配,让葡萄行距更均匀,还通过葡萄架式改造等栽培新模式,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减少了病虫害发生,让每一串葡萄品相佳,口感好。

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村民桑瑞说:“我们现在是严格控产,我们一亩地的产量只保证在一吨,一个树上挂六串,每一串一公斤,通过这两年这种模式的操作以后,我们的品质有了极大的提升,现在这个园子的机械化程度是相当高的,能达到90%以上。通过使用了机械化以后,每亩地的成本能降低到800到1000元左右。”

今年,六户地镇的2000亩葡萄迎来大丰收,产量可达2500吨,产值450万元。当地举办了第二届鲜食葡萄采摘节,吸引了各地游客采摘、游玩,看着丰收的果实,桑瑞又有了新打算。

六户地镇杨家道村村民桑瑞说:“我们以后要以新理念新技术,把葡萄越种越好,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让我们在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幸福。”